1.游泳时用嘴吸气,用鼻子呼气正确吗?

2.如何学习潜水

3.游泳时,难免会有受伤,有哪些预防技巧?

4.克服游泳障碍的窍门

如何学游泳_小白学游泳的技巧与方法

使用夹鼻器,外在的保护,还可以用加鼻器。但是加鼻器加着也不舒服,加久了鼻子很疼。加鼻器是没有办法的时候才选择的,最佳的办法还是掌握呼吸的诀窍,多加练习,慢慢的越来越熟练了,鼻子就不会进水了。

游泳时用嘴吸气,用鼻子呼气正确吗?

游泳需要速度能力和耐力能力。

要有足够的力量,特别是划水面越大所需要的力量也越大。如果没有力量,光有好的技术也达不到快的速度。因此我们要在游泳中具备一种神奇的东西,那就是耐力。

速度能力是运动员要具备的难得的素质,与耐力相比速度的提高更需要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

如何学习潜水

游泳时用嘴吸气,用鼻子呼气是正确的。呼吸吸气必须用口腔,呼气一定要在水中,用鼻或口鼻一齐呼。嘴跟鼻子是分工的,嘴只负责吸气,鼻子只负责吐气,因为很多时候是利用鼻子吐气来抵抗鼻子进水呛水等。

游泳是一项全身发展的运动,以流体力学为主,加上身体在水中的协调能力,水感等多方面因素合成,使人能够像鱼儿一样,自由自在的在水中游动。

呼吸以嘴吸气,口鼻呼气,游泳呛水的原因是用鼻子吸气。此外,如果用嘴吸气不当,也会喝水。防止呛水的办法就是调整好游泳时的呼吸,所以一定不要用鼻子吸气。

扩展资料:

一、 学习呼吸:

不会呼吸的游泳不能叫做游泳,只能是“憋气”。正确的游泳呼吸是用嘴吸气、用鼻或嘴鼻呼气。

站在齐肩深的水里,两手抓住池(岸)边;或者抓住同伴的手,用嘴深吸一口气,然后把头埋入水中,慢慢的用鼻呼气,直至将体内的废气呼尽,迅速抬头用嘴吸气。

熟练以上技术,能做到连续、连贯、自然的完成多个呼气、吸气的技术,并且要求自己独立完成慢呼快吸的动作技术。

二、练习呼吸禁忌:

常见错误:用鼻吸气 没有在水下呼气

指导纠正方法 :再次讲解、示范,明确动作要领。

练习时可用手捏鼻(或用鼻夹夹鼻)强迫用口吸气。

讲清动作要领,要求练习时要用力呼气,要连续冒出气泡。

三、蛙泳错误方法:

划水和呼吸不配合。正确的蛙泳动作应该是划水时抬头吸气,伸手臂时低头吐气,但是在实际游泳时,很多人都做反了。成了划水时低头吐气,伸手臂时抬头吸气。这样整个游泳动作完全脱节,容易越游越乱,不但游起来动作不好看,而且速度也大受影响。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水性

人民网-蛙泳,划水呼吸配合好

游泳时,难免会有受伤,有哪些预防技巧?

首先就是学习浮潜,浮潜对游泳没有必须要求。选择好装备(浮潜三宝-面镜/呼吸管/脚蹼),做好安全措施(救生衣),就可以下水体验。像我虽然会游泳,但是水性不好,平时在泳池需要带鼻夹游泳,对在海里浮潜还是有点慌张的。

第二水肺潜水,对游泳同样没有必须要求,但要求你不怕水,以防在海里慌张。水肺潜水是,考取PADI相应等级后,携带气瓶和潜伴进行的运动。在我去年考证的时候,我同样对游泳不自信,但最后发现,只要认真学习潜水技巧,相信自己,相信同伴,相信教练,你自然可以学的得心应手。

安全浮潜主要取决于以下三点:

不呛水 – 游泳小白水中应急能力差,呛水无法处理会引发事故。传统面镜呼吸管只能用鼻子呼吸,加上呼吸管易进水和移动,较难控制。因此,选用全干式的浮潜面罩是一个很好的装备选择。我问朋友借了个全干式面罩,宣传说是迪卡侬的创新产品,是眼镜和呼吸管结合,用着很好,完全不用担心。

节省体力 – 游泳小白对水流掌控力差,没在意会被海水冲的远离岸边(大海和平静的泳池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这时候脚蹼的存在就可以帮你节省体力,用更小的力量游得更快更远!

浮力支撑 - 最重要最重要的是,带好救生衣或是浮力辅助装备!

克服游泳障碍的窍门

炎热的夏天,给喜爱游泳的朋友们,带来畅游的机会。众多的朋友纷纷跳下泳池,用游泳运动消暑纳凉,随着游泳时间的增长,身体难免会出现不适的情况,我们的游泳小白请不要慌张,这里有几个预防技巧,让你预防受伤的同时畅游一个夏天。

首先经过长时间的游泳,我们的肩关节会出现不适的情况,甚至出现酸痛。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我们经常忽略游泳前后给身体做拉伸的环节,运动前后的拉伸,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使肌肉能够得到很好地伸展放松,提高各关节的活动范围,增强了肩部的柔韧性,可以增强游泳的耐力,所以游得时间再长,肩部肌肉和各关节也不会感到疲劳酸痛。

游完泳后的拉伸,是给肩部的肌肉和关节放松的时间,让运动给肌肉带来的收缩感回到原来的状态,肩部以及全身血液贯通,血液循环好,促进了体内新陈代谢的正常工作,使堆积在肩部的乳酸排出,肩部的疼痛感消失。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我们游泳的姿势出现错误,导致肩部所受到的压力增强,时间一长,给肩部的负担加重,所以也会造成肩部的不适。

总结:我们想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在游泳前后养成做拉伸的习惯,同时掌握正确的游泳姿势,降低水带给自己的压力。

其次经常游泳会给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带来伤害。在游泳时肺活量得到增强,给其它的脏器血管造成压力,导致收缩。这样就会使耳朵、眼睛以及鼻子的血管反射性的痉挛,使它们的功能失调,同时水的压力会使脏水进入这些器官,造成细菌感染,长期以往会引发这些器官的炎症。

总结:想要避免这种情况,我们要配戴保护它们的器具,掌握一些游泳前后的预防常识,例如:下水之前把耳屎弄尽,鼻腔进水后,要按住一个鼻孔把脏水擤出等。

最后就是我们经常遇到的腿抽筋情况,它和第一种情况有相同的原因,游泳前的热身工作没有做好,使身体和水的温差比较大,使体内血液血流速度突然变慢,给人的心理、各关节以及肌肉造成负担,在运动后会使体内的电解质缺少,致使腿部突然抽筋。

总结:首先做好运动前的热身,在游泳过程中补充大量的水分和电解质饮料。

 你若觉得学游泳的挑战性太强,安慰你一下,几乎所有人都是这样费尽力气,但成果有限,多数人也都觉得游泳吃力而无快感。我称这种现象是“人类普遍的游泳通病”(Universal Human-Swimming Promblem,UHSP)。

 人体天生构造就不利于游泳,而传统教法只是强化我们本能的错误。这种双重障碍让大多数人都认为优雅、有效率,或享受游泳乐趣根本只是一个不可企及的梦,一般人游泳只是在水下挣扎求生而已,会造成这样主要有三个原因:

 (1)身体在水中一定会下 沉

 没错。我们的身体结构确实是95%会下沉,唯一会浮上来的器官是肺。重力将我们的臀部往下拉,浮力却将我们的胸部往上顶,你不是整个人往下沉,而是下半部往下掉。这也是因为你的脑子将这个讯号解释为你在下沉,所以本能便主宰一切,命令你以求生手段设法往上浮,结果是动作累人,对推进向前却毫无助益。

 部分坚持的泳者经过多年学习,尽管可以游得更远,但很多人仍然虚耗了95%的精力,因为:(a)他们的力气都用在“防止下沉”,而非“推动向前”;(b)他们早期学习游泳的经验是“挣扎求生技巧”,这种技巧已经烙在肌肉的记忆中,到现在仍很难摆脱。

  (2)水是一堵墙

 (前几天的水中子弹试验已经详细阐明)

 你在车速每小时30英里(48公里)时将手伸出窗外,便可感觉到空气有多“厚”;而水的密度是几近空气的1000倍,因此,即使游得很慢,水的阻力也是巨大惊人的。若想要感觉水象墙的话,下回在游泳池中,试着在水中走路或甚至跑跑看就知道了。水的阻力已经如此,身体又下沉,再加上挣扎挥动手脚,很快你就会感到疲倦,因为你浪费了许多精力,而非体力不好所致。

  (3)难以掌握的水

 尽管水是这样毫不留情地与我们作对,当你试图去抓水时,它又溜开,更何况想要靠划水来推动整个庞大的身躯向前,力量实在太小了。就算你的动作完美无缺,推水向后其实就是一种低效率的推进方法。你可曾听过用水车轮的气船创下什么跟速度有关的世界记录?跑步是双脚推离地面,在密度极低的空气中前进,而游泳则像在结冰的山坡上往下跑。

 我在前面说过,传统的游泳教学是强化那些低效率的技巧:一开始练双脚打水,再继续打水,然后练习手臂前伸再往后拉,最后是永无休止的练习,直到姿势固定为止。但是打水和拉水都是在水中造成阻力且无效率的做法,若不注意身体姿势不当的问题,光是反复再三的苦练,只会强化那些挣扎求生,而非推动向前的动作而已。

 还好,TI提供了前述问题的解答,就让我们直接切入到可以让你演进到鱼式游泳(Fishlike Swimming)的新方法吧。

  征服“人类普遍的游泳通病”(UHSP)的秘诀

 与其和水对抗,不如与之和谐相处。依照以下4个基础步骤——平衡、流线型、重心转移、有耐心的手,让游泳变得更简单。你不是用手来向后推水,而是用手来:(1)帮助平衡;(2)穿越水的阻力;(3)增加身体长度;(4)在水中定位。你要用你的身体来游泳,而不是拖着它在水中前进。

  1、掌握平衡

 对许多以“挣扎”方式来游泳的人而言,学习平衡的最大好处,在于将学游泳的.可怕经验转为对自己能力的强烈信心。平衡当然是所有训练的重要基础,但学习在水中放松(我们称之为:找到你的“TI气”,也就是气功的气)更是弥足珍贵。我们要先打破挣扎泳技的恶性循环,手脚才能重获自由,动作和谐。

 由于我们与生俱来的身体结构,95%的部分会下沉,所以我们在水下、而非在水面上游泳。与其和下沉的感觉作战,不如学着轻松躺成一个水平的姿势(也就是头、胸、脚成一条直线)。因为平衡,下沉反而有好处,因为水下的阻力要比水面的阻力小。

 由于你的下半身拉着你下沉,所以聪明的办法是用上半身的浮力来使全身保持水平。一开始要先放松你那颗10磅重的头,让水来支撑头部,让颈部和脊椎成一直线;再向前伸出你的手臂,以此平衡下半身,全身才能水平,大幅减少阻力。头部放松,你的颈部和肩膀就可以同时放松。

 一旦能放松地躺进水中,并能感受水的支撑浮力,你就会有余裕来思考如何发挥身体个部门的功能,来达到最佳效果。

  2、穿水而过

 因为水的密度很高,你又必须穿水而过,所以聪明的办法是,假象用手在水中开一个“洞”,而身体要从这个洞里穿过去,这时候,你要专注如何减少阻力。

 在游自由泳和仰泳的时候,要想象你的身体从中分成两半,每一半都象鱼雷一样,自水中穿过。不要只顾着划水和打水,要把自己想成是左边流线与右边流线交替前进,而两条流线自手指到脚尖都等长、平衡且平滑。用手臂在前方做为导引,只要肌肉适度配合,即可拉出一条身体的延长线。

 至于游蛙泳和蝶泳时,身体要像波浪一样,有节奏地如同海豚一般上下起伏前进。每一次划水,身体都从水下钻出,再钻回水中。用双手在水下“开一个洞”,然后颈部、身体、臀部、腿部依序穿过这个洞,形成另一种流线。每次划水,身体前进的距离愈长,阻力愈小,速度也就愈快。

  3、转移身体重心

 如果仔细观察单车好手兰斯·阿姆斯壮在法国阿尔卑斯山山路竞赛,他几乎是用单脚站在单车踏板上,从左脚换到右脚向前冲刺;或是观察老虎伍兹以一记平顺、轻松的挥杆,将高尔夫球击出1000英尺以上的距离,你其实就看到人类拥有最经济而有效的力量来源——转移重心。小白球、铁饼、标枪、甚至棒球投手和打击手、撑杆跳选手等等,都是依靠这个力量来源。所以,游泳的人为什么只被限制在使用力量微不足道的手和脚,而其他选手却能充分使用天赋的资源呢?

 TI泳技,就是利用和其他运动选手一样的有效动作来前进。TI自由式游和仰泳的关键在于:已成流线型的右边身体破水前进时,斜扬起的左边身体已准备好要向前冲了。扬起的半边身体已经积蓄了能量,只等用意志来主导这股力道,花少量的力气,便可释放出可观的能量。如果是蛙泳或蝶泳,就要摆动胸部和臀部来产生加速的力道;不是使用蛮力,而是靠协调动作让双臂和前胸同时前进,籍此带动身体其他部位,充分扩展这股动力。

  4、耐心用手抓水

 一般泳者划水或打水时,都会认为动作激起水花就是激发力道,是推动向前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但我们强调身体的流线和重心的转移,此时水花其实代表的是阻力。TI的游泳训练要求手进入水中时要水花不兴,而且抓水确实。首先,将手臂抬起,利落轻柔地切入水中,避免噪音及水花,平静的水才能让你抓水确实。接着,手向前伸,好像要去够一个前方够不着的东西;第三,用手掌轻轻抓水,但要固定确实。记得:在这只手未定住之前,不要划水。

 要耐心地做完这些抓水的动作,身体才会准备好发动另一次的重心转移。如果划水过于仓促,只会激起水波,无效率地浪费力气。你可能会认为按照程序做完每一个动作,速度会减慢,但实际上,唯有身体拉出流线型,才会让你保持速度,且有余裕轻松地划水,如此一来,游泳就不会觉得疲累。如果只是向后推水,用手臂和肩膀做所有的动作,这些部位的肌肉会容易疲累。反之,若专注于抓水和重心转移,用的就是身体的大肌肉,这些肌肉不但较强壮,而且也比较不会感到疲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