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求论文参考文献!!

2.休闲体育有哪些就业方向?

3.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路径研究论文

体育赛事文献综述_体育赛事研究文献

1

国内外体育旅游研究现状及比较分析

曹东

1

,王浪

2

1

湘潭大学体育

学部,

湘潭

411105

2.

湘潭大

学管理学院,

湖南

湘潭

411105

摘要:

为了推动体育旅游研究的深入,

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

从文献综述的角度

对国内外体育旅游的概念、

产品体系、

特征以及研究状况进行收集与整理,

并进

行了对析,

认为我国体育旅游研究与国外存在较大的差距,

国外体育旅游研

究正朝规范化的道路发展,

而国内体育旅游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

需在比较、

析和归纳中有选择地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

,

尤其需要加强基础理论和先进研究方

法及理念的研究

,

并重点研究体育旅游在我国的特定文化背景下的发展、演进规

,

为我国的体育旅游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体育旅游;概念;特征;研究现状;比较分析

体育旅游与近代旅游业同步出现,

近年来发展尤为迅速。

在欧洲,

早在

1857

年,

英国就出现了登山俱乐部。

1967

年至

1989

年,

世界体育旅游市场增长了

1300%

[1]

。在亚洲,体育旅游开发也受到了重视。日本、韩国等地以滑雪为特色

之一的体育旅游很活跃;新加坡正在筹划将该国发展成为体育旅游中心

[2]

。在中

国,真正意义上的体育旅游行业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自

1994

年以来,中国的

体育旅游收入每年以

30%-40%

的速度增长

[3]

2001

年,中国以举办世界大学生运

动会和申办

2008

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为契机,将是年旅游的主题定为“中国体育

健身游”

,从而促进了大众体育旅游的兴起,搭建了体育旅游的新平台。

1

关于体育旅游概念界定的比较

1.1

国外

多年来

,

国外学者提出了多种体育旅游的定义。

13

,

日本

(

)

交通公社

出版的

《观光事典》

,

从时间的角度对体育旅游作了界定

,

认为它和移居、

定居

不同

,

“最长停留时间不超过

1

年”

Hall

指出体育旅游具有

2

种行为特征

:

通过

旅游参加体育赛事或通过旅游参观体育赛事

[4]

1995

,

原田先生根据体育旅游

的目的

,

将体育旅游分为

“以参观体育活动为目的”

“以参加体育活动为目的”

两大类

[5]

1996

,

长积先生把这两点结合起来

,

提出“体育旅行

,

是指将参加体

育或参观体育活动作为目的的人们

,

从暂时离开日常生活范围起

,

到返回日常生

[

作者简介

]

曹东(

1959

-)

,男,汉族,辽宁沈阳人,湘潭大学体育教学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

教育与体育旅游。王浪(

1980

-)

,男,汉族,陕西靖边人,湘潭大学旅游管理专业

2005

级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旅游规划与体育旅游。

2

活范围止的这样一个活动”的观点

[6]

1998

,Gibson

指出体育旅游以

3

种行为

方式为特征。它的定义是以休闲为基础

,

人们为参加或观看体育比赛或者为体育

怀旧而临时外出的旅游活动。

他以

Redmond

关于期体育旅游主题的论文为基础

,

指出了体育旅游的三种类型

:

主动体育旅游

(

为参加体育活动或赛事而进行的旅

)

赛事体育旅游

(

为观看体育比赛而进行的旅游

)

怀旧体育旅游

(

旅游者被著

名赛场、体育明星等因素所吸引而进行旅游

)

[7]

2001

,Hinch

Higham

McPherson

Curtis

Loy

的著述为指导

,

从体育旅游的角度阐述了体育的构成

,

然后又在

Leiper

的旅游吸引力框架理论的基础上说明了旅游的概念

,

最后又将

体育与旅游结合起来指出了体育旅游的概念

:

体育旅游是以体育为基础

,

在有限

的时间内外出旅游的活动

,

作为旅游基础的体育必须以规则、竞争、趣味为特征

[8]

国外学者在“体育旅游”的定义研究方面比较系统

,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体育

旅游的含义

,

他们从体育旅游的不同维度出发

,

对其进行比较和定义

,

如表

1

所示

(Hinch&Higham,2004:19-20):

1

国外关于体育旅游的定义摘选

维度

定义和出处

1.

非商业目的的参与或观战的外出旅游活动。

(Hall 1992a:194)

2.

指在特定休闲时间的人们的行为方式表达

,

如期—部分因为特殊自然吸引物,部

分因为人工体育和户外休闲设施。

(Ruskin,1987:26)

3.

度过程中涉及参与和观战的体育旅游活动。

(Ruskin,1987:26)

体育旅游

4.

以休闲度为基础的旅行

,

主要是个人暂时到外地参与体力活动

,

观看体育比赛或

者观看跟体育活动有关的吸引物。

(Gibson,1998a:49)

5.

在居住地或办公地以外的地方参加的体育活动中所有的主动和被动参与形式

,

是非

正式的或者商务商业原因的体育活动。

(Standeven&DeKnop,1999:12)

1.

指在节事活动地区停留至少

24

小时的短时游客

,

他们的主要目的是参与体育节事

活动

,

并把该地作为次要吸引物。

(Nogowaetal.,1996:46)

体育旅游者

2.

指外出旅行或停留在他们不熟悉的地方主动或被动参与竞技性或休闲性的活动的

个人或集体

(

把体育作为首要旅行动机

)

(Gammon&Robinson, 19:n.p.)

旅游体育

人们外出旅行或停留在他们不熟悉的环境主动或被动参与把体育作为次要活动动机

的竞技性或休闲性的体育活动。

(Gammon&Robinson,19:n.p.)

国外学者在此基础上总结的“体育旅游”的定义是

:

在限定时间内以体育为

基础的外出旅游活动

,

而且体育活动有其特殊的比较规则

,

并体现体育的竞技性

3

和玩乐性

(Hinch&Higham,2004:20)

[9]

1.2

国内

在我国

,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

,

“体育旅游”这一名词已经被人们广泛认同

,

得到普遍应用。但是对体育旅游的概念

,

现有的体育理论和旅游学理论都还没有

给予较为科学的定义。

为了方便研究,

本文主要罗列国内关于“体育旅游”具有

代表性的定义,如表

2

所示

[10

20]

:

2

国内关于体育旅游的定义摘选

出处

定义

《体育大辞典》

体育旅游是“以欣赏、观看或参与体育活动为内容的旅行游览活动”

朱竞梅

(2000)

从狭义上讲

,

是以参加各类体育竞赛、会议、交流等为主要目的的旅游;广义上讲

,

是以

各种球类运动和水上水下运动、各类探险活动、康体休闲运动、汽车自行车越野、

骑马、

武术等为主要目的和内容的旅游

,

是旅游科学与体育科学交叉渗透而产生的一

个新领域

唐国梁

(2000)

体育旅游广义上是以各种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旅游

,

即旅游者在旅游中所从事的各种

身体、身体锻炼、体育竞赛、体育康复及体育文化交流活动等与旅游地、体育旅游

企业及社会之间关系的总和。

黄燕飞

(2001)

体育旅游狭义上讲是为了满足和适应旅游者的各种体育需求

,

借助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

,

使旅游者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

从而达到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

丰富社会文化生

活的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

汪德根

(2002)

体育旅游是以体育和一定的体育设施为条件

,

以旅游商品的形式

,

能为旅游者在旅行

游览过程中提供融健身、、休闲、交际等各种服务于一体的经营性项目群。

谭白英

(2002)

体育旅游即以非盈利为目的

,

离开家庭所在地

,

前往某一目的地参与或观摩相关体育活动

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旅游。具有集体竞技与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特征。

孙东敏

(2002)

体育旅游不仅是指以从事各种体育、健身、竞技、康复、探险等活动为内容的旅游

还指体育专业人士或体育爱好者以参与和观赏体育竞技、参加体育大会及体育交流等为

目的的旅游。

杨红伟

(2002)

体育旅游是以旅游商品的形式

,

为旅游者在旅行游玩过程中提供各种服务的各种活动。

李香华

(2003)

体育旅游

:

游客借助各种自然并通过旅游而获得心理满足和身体健康的活动。

邓明艳

(2004)

体育旅游是借助体育运动项目

,

实现、休息、健身、交际、观光等目的的旅游活动。

(2002)

体育旅游是人们以参与和观看体育运动为目的

,

以体育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旅游活动形式。

(2004)

体育旅游是旅游者以参与和观赏体育运动为目的

,

或以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和手段的一

种旅游活动形式。

在国内的研究中

,

对体育旅游的界定并不清晰

,

如一些研究对体育旅游与传

统旅游的区分不够

,

认为“体育旅游是游客借助各种自然并通过旅游而获得

4

心理满足和身体健康的活动”

;一些研究对体育旅游与旅游者参与的体育活动的

区分不够

,

认为

“体育旅游是借助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

,

使旅游者的身心得到和谐

发展

,

从而达到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

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的目的的一种

社会活动”

。这些问题都有待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来解决。

急求论文参考文献!!

#自我鉴定# 导语自我鉴定要证明自己所取得的成绩,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资历,就读的学校,主修和选修的科目。特别优秀的科目可以列出该科的考试成绩。以下是 为大家整理的《研究生自我鉴定500字模板》,供大家参考学习。

篇一研究生自我鉴定500字模板

本人在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思想上要求上进,认真学习,努力钻研专业知识,毕业之际,回顾三年来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自我鉴定如下:

 本人在思想觉悟上始终对自己有较高的要求,时刻紧密围绕在党组织周围,能用科学发展观来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能清醒的意识到自己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对个人的人生理想和发展目标,有了相对成熟的认识和定位。

 本人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根据自身研究方向的要求,有针对性的认真研读了有关核心课程,为自己的科研工作打下扎实基础;并涉猎了一部分其他课程,查阅了广泛的中外专业文献,对研究方向的应用背景以及整个学科的结构有了宏观的认识。在英语学习方面,通过了硕士英语学位考试,具备了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

 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各项科研活动,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认真阅读教材、查阅学术资料和参考书籍,认真吸收各个知识点。同时自己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参与了导师指定课题的研究,使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和提高,同时顺利完成了硕士毕业论文。

 本人在平时生活中,为人处世和善热情,和同学关系融洽,并积极参与各项集体活动。

 本人在研究生阶段所获颇丰,从学业、科研工作,到个人素质,都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和锻炼,是充实且有意义的三年。相信这些经历和积累都将成为本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本人将继续保持并发扬严谨治学的作风,兢兢业业,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

篇二研究生自我鉴定500字模板

 本人在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思想上要求上进,认真学习,努力钻研专业知识,毕业之际,回顾两年来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做自我鉴定如下:

 一、思想方面。

 我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关心时事政治,关心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能认真执行学校、实验室的决议;尊敬导师、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勇于奉献,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能遵守国家法律、法令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作为一名党员和一名学生干部,我始终努力学习、进取工作,在自我提高的同时还不忘帮忙别人提高,先后担任了几位同志的入党介绍人、充分发挥党员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二、学业方面。

 我的研究方向为虚拟现实和仿真技术,主要研究兴趣为三维模型的简化与网络传输。学术思想活跃、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学风良好,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秀。在所选的研究生课程中,成绩全部为优良;在国际会议发表了学术论文两篇;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了两个科研项目并在项目中独立负责一个模块,使自我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和提高。

 三、工作方面。

 我曾任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生会副、实验室政治协理员。在担任副期间,组织了多场晚会、联谊会、弘毅讲堂系列学术讲座;成功策划了首届“学术科技节”活动、组织了本室的学术之星评比,推荐、协助钟艳飞博士参加校级选举并荣获“十大学术之星”称号。我的工作进取性和组织协调本事也得到了认可,被评为“优秀研究生干部”。作为政治协理员,进取的配合分管党务工作的教师、指导和协调各班党支书开展工作,出色的完成了任务。

 四、其它方面。

 研究生的确应当视学术为生命,可是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最重要的。我组织和参与了实验室的系列体育赛事,并获得了不错的名次;进取参加学校的辩论赛。坚持听一些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名家讲座,提高自身的修养。业余时间爱好摄影,作为青年志愿者参与了国际学术会议的拍摄工作并负责实验室重大活动的摄影任务;在摄影专业杂志发表文章一篇。

 本人在研究生阶段所获颇丰,从学业、科研工作,到个人素质,都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和锻炼,是充实且有意义的两年。相信这些经历和积累都将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本人将继续坚持并发扬严谨治学的作风,兢兢业业,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

篇三研究生自我鉴定500字模板

 本人自xx年考取大学的研究生以来,经过两年的成长,使我在思想、学习、工作以及生活等各方都有了较大的'进步:

 在思想觉悟上,自从踏进校门那一刻起,我就对自己提出了明确的的要求。

 坚持用科学的思想来认识社会,进行教育探索和研究。

 并清醒地意识到自己身上所担负的责任,明确了新时期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发展目标,并持有坚定的信心和勇气。

 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结合原来的学科背景和研究兴趣,我很快地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领域,并有针对性的认真研读了有关书籍杂志,学习了相关的必修与选修课程。

 为自己的科研工作打下扎实基础,在此期间,各门课程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在期末综合成绩排名中名列前茅。

 与此同时,我还利用课余时间参阅了其他人文学科的书籍,开阔了研究的视野,弥补了自己知识上的不足。

 在科研能力上,尽管涉入教育领域的时间很短,但凭着一颗积极向上心和严谨求实的态度。

 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以及与师长同学间的探讨交流,我还是取得了一些比较满意的成果。

 提高了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和科研方法的能力。

 锤炼了书面表达的能力和独立思考判断能力,在一些省级刊物公开发表了3篇学术论文。

 这对我今后的学习和科研树立了信心。

 在日常生活中,为人处世诚恳踏实,待人接物和善热情,生活朴实节俭,与同学之间关系融洽。

 在工作方面,抱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为同学服务的心态,不仅为同学带来方便也提高了自身组织管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课余时间积极发展自己的业余爱好和兴趣,参加了不少社会活动,为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本人在期间的收获和成长,从思想觉悟、课程学习、科研工作到个人素质,都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和锻炼,这离不开自己辛勤地付出和耕耘,更离不开老师和同学们的指导和帮助。

 我将继续以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迎接未来的学习生涯,不断改正缺点错误,不断提高自己思想水平、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

篇四研究生自我鉴定500字模板

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了,在面临毕业的时候,回首过去,从入学时的懵懂少年,到如今踌躇满志即将走上社会的青年。四年的成长,在此作一个鉴定。

 在思想上,我从一个普通学生到一个以为人民服务为己任的***员,思想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和社会主义。我认识到一个人的价值是由他对社会对别人所做的贡献来衡量的,我加入中国***的原因也是要努力实现自我价值。我认真学习党的各种理论,并努力把他们付之于实践,对党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学习上,由于高考落榜带来的灰心,曾有一阵消极,为珍惜这学校所给的学习机会,用从未有过的拼搏的精神学习自己的国贸专业,还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一些网络和办公软件来充实自己.并在学校得到了肯定连或三年学校的奖学金,我相信自己在以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中,能有更大的进步提高.

 在生活和工作中,当然我也有自己的缺点,就是性情太直率了,需要处事冷静稳重才好.我对班级和学生会工作热情,任劳任怨,责任心强,对人友善,注重配合其他学生干部出色的完成各项工作,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肯定.

 四年里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但更多的是在这期间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修养和能力,我可以用热情和活力,自信和学识来克服毕业后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困难,用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协调,管理能力去完成今后的美丽人生!

 从踏入大学门槛的那天起,经过良师的精心指导以及自己的奋力拚搏、自强不息,我逐渐成为了一个能适应社会要求的新时代大学生,并为做一个知识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大学期间,我认真学习,发挥自己的特长,挖掘自身的潜力,从而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也获得大家的认同。另外,我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求学期间,学而知不足是我学习、工作取得进步的动力。除了必修课程外我还自学Photoshop、flash、dreamweer等软件,并制作了自己的个人站点。在英语学习上,我坚持阅读英文报刊,提高自己的科普知识和阅读能力。

 在学习之余,我坚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使自己始终保持在状态,这些都是我将来工作的重要本钱!

 我的特点是:诚实守信,热心待人,勇于挑战自我。为人处世上,我坚持严于律已,宽以待人,若要人敬已,先要已敬人,良好的人际关系正是建立在理解与沟通基础之上的。同时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20XX年应届计算机业的大学生,我所拥有的是年轻和知识,使我不畏困难,善于思考,但年轻也意味着阅历浅,更需要虚心向学。我也深知,毕业只是求学的一小步,社会才是一所真正的漫漫人生路。

休闲体育有哪些就业方向?

相关范文:

会展旅游发展路径及实例分析

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会展旅游的特点及发展会展旅游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会展旅游发展的路径。大中城市可以通过加强的宏观调控作用、提升城市旅游的整体实力、扩大旅游企业的积极作为、融合主题会展与主题旅游,从而达到会展拉动旅游、旅游促进会展的互动发展。

关键词:会展旅游 会展业 旅游业

商务和会展旅游是在国际上普遍被看好的前景广阔的旅游形态,国内外很多大中城市都专门设置了会展服务机构,积极发展会展旅游。如瑞士的日内瓦、德国的汉诺威、法国的巴黎、新加坡及我国的香港、北京、上海、广州、大连等城市。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来中国投资,会展设施需求将进一步扩大,会展旅游市场的重要性也将更加突出。

会展与会展旅游

会展业是集商品展示交易、经济技术合作、科学文化交流为一体,兼具信息咨询、招商引资、交通运输、城市建设、商业贸易、旅游服务等多功能的一种新兴产业。通过会展活动,能带动巨大的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提升城市品位和知名度,进而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会展旅游正是在会议、展览、展销会、交易会、博览会等举办的前提下,延伸到旅游业的产物。

国内外许多学者对会展旅游也作出了各种界定,但目前仍未有统一的内涵。如以研究旅游而闻名的学者盖茨(GETZ)就认为,展览会、博览会、会议等商贸及会展是会展业(MEETING INDUSTRY)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同时,有许多学者主张将会展旅游概念泛化。本文所讨论的会展旅游对应发达国家所指M、I、C、E细分旅游市场的概念,即Meetings(会议)、Incentices(奖励旅游)、Conventions(大会),Exhibitions(展览),并包括节日庆典和体育赛事为主题的节事(Events)在内的旅游形式。即会展旅游是指借助举办的各种类型的会议、展览会、博览会、交易会、招商会、文化体育、科技交流等活动,吸引游客前来洽谈贸易,观光旅游,进行技术合作、信息沟通和文化交流,并带动交通、旅游、商贸等多项相关产业发展的一种旅游活动。

会展旅游的特点

尽管会展业和旅游业是两个独立的产业部门, 但是会展与旅游的相互介入是经济活动发展普遍联系的外在表征。会展业和旅游业同属于第三产业,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性,举办会展不仅使当地的展览馆、饭店、餐饮服务业受益,而且对相关的电信、交通、购物、旅游服务以及城市市政建设,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从事会展业是旅游有多元化战略之一,而会展业则可以利用旅游业提供的各种服务和,二者紧密相连、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一)会展对旅游的促进作用

会展本身具有行业性、产业性以及组办规模大等特点,这势必将吸引、民间组织的会展团、参观团、旅行社组织的观光团队。会展由于会议规格高,参会人员均是有较强消费能力的商务客人、较高文化素质客人,其消费档次、规模均比普通旅游者要高得多。一个大型或知名展会的举行,对本地旅游业中的酒店、旅行社、景区、旅游交通、购物均会产生较大的促进带动作用。同时,对于一般旅游团队或旅游者来说,若在旅游过程中恰逢举办会展,由于会展所带来的强烈的气氛,使其旅游情趣大增。会展旅游还具有时段不受气候和季节影响的特征,从而消除了观光旅游时段性明显的缺点。会展活动大多数安排在城市的旅游淡季,会展旅游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城市旅游设施和服务的使用率。会展为城市提供了一次旅游、旅游产品展示的良机。有利于带动城市功能的提升、增加城市的知名度,这些都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动了有利的环境。

(二)旅游对会展的作用

无论从会展业的发展历史沿革,还是从会展的具体活动内容来看,旅游业所涉及的六大要素都与会展的举办形影相随。会展的构成要素及圆满完成所需的服务正是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积累的优势。在会展旅游的发展过程中,旅游业为会展的举办提供相应服务,协助会展树立品牌,成为了会展旅游集约型发展趋向中关键的因素。会展的成功举办除了参会者的规模或专业性等因素之外,一定程度上还有赖于旅游业的参与程度。开展分工协作建立完善的利益共享机制是实现会展业接待专业化分工的前提。如果旅游企业与会展公司进行专业化分工,会展公司负责展会的招募、宣传、布展和会场内的组织管理工作,旅游企业则向参加商或参观者提供场外的“六要素”服务,各司其职,各取所长,通过专业化的服务令参展商、参观者和当地居民均感便利而满意,从而吸引更多的参与者和获得更多的、持久的支持,从而树立展会的品牌,使会展的带动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最终形成以会展带动旅游、以旅游完善会展的互动互惠的发展新局面。

会展业与旅游业的融合是全球会展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会展旅游是旅游属性结合会展活动的特点而衍生出来的产品。优化会展业与旅游业之间的关系,建立新的发展模式、发展会展旅游是中国会展业、旅游业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国发展会展旅游存在的问题

在会展业每年为全球带来的近3000亿美元收入中,中国却未能占到应有的市场份额。目前发展会展旅游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会展业与旅游业的关系呈现松散状态,发展水平仍停留在初级阶段。

管理层次上,大多数省份的会展活动(除个别会展发达的城市外)既没有明确统一的部门统一管理与规划,缺少专门管理机构的指导,主办者大都集中精力于申请、审批、接待事务,很少甚至没有考虑到同旅游部门的广泛合作以及对会展旅游的综合效应认识不足;经营层次上,由于多头管理、利润导向等局限性,在组织会展公司和旅游企业联合开展宣传促销时存在现实的困难;活动内容上,参展商、与会者及观展人员的主要目的局限于参加或观看会展,仅有很少一部分人自发的小规模的参与游览、购物或文娱活动;旅游部门提供给参展商及观众的服务主要是交通、住宿和餐饮,文娱表演、购物向导和游览活动组织等服务项目明显不足;综合效益上,会展活动给旅游企业带来的综合效益不够大(尽管带动了旅游业的吃、住、行三要素),旅游业内部各行业的收益很不平衡,住宿、餐饮、交通体现明显,获利较多;游览、购物、三要素未有效开发,获利较少,现有的旅游尤其是城市及周边地区的景点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面对新的市场形势和发展环境,中国会展旅游必须探索新的发展道路,以迅速实现“规范化、集约化、品牌化、合作化”。为此,我国会展界和旅游界应相互促进,相互协作,共同构建中国会展旅游发展的优化模式。

发展会展旅游的实例分析

在中国,会展旅游也已经成为了一个主要细分市场。对于城市来说,发展会展旅游具有重要经济价值。下文就以长沙市发展会展旅游为例,作出分析。

(一)长沙发展会展旅游的基础

从长沙的经济发展水平、商贸发展水平来看,根据商务部的统计口径,2005年,长沙市实际利用外资突破9亿美元大关,到位外资规模居中西部省会城市第一,超过武汉和成都。消费市场方面,长沙通过会展的拉动以16.1%的增速,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3.43亿元,跻身全国十强,初步实现了建设区域性商贸中心的目标。

从区域交通条件、地理区位条件来看,长沙地处中国中南腹地,承东启西,是联系沿海发达地区与广大西部地区的桥梁,为中南地区重要的资金、技术、原材料集散地和交通枢纽。

从会展场馆设施状况、旅游业接待能力来看,就2005年,全年共举行217个会展活动,其中全国性会展有20多个,会展销售收入达到50多亿元。会展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全市拥有现代化、正规化的会展场馆四处,即湖南省展览馆、湖南国际会展中心、长沙国际会议展览中心、长沙红星国际会展中心。场馆总建筑面积达21.9万平方米,室内展厅面积12.9万平方米,标准展位总数4961个。展馆数量和室内展厅面积分别位居全国第4和第6位,具备了承接2000个标准展位以内,10万专业观众以上的各类会展项目的硬件能力。三星级以上酒店或相当于三星以上酒店一百余家,日接待能力超过十五万人次。先后成功举办了全国糖酒会,全国煤炭交易会,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第五届全国城市运动会等等一大批会展活动。2005年,长沙市接待国内旅游者2489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75.2亿元;接待入境旅游者25.55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02亿美元;国际国内旅游总收入191.2亿元;旅游业新增值相当于全市GDP增加值的14%,旅游就业人数达10万人,成为长沙市第三产业的龙头。

从长沙的旅游、城市形象与城市旅游吸引力来看,长沙是首批颁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长沙出土的马王堆汉墓和三国孙吴纪年简牍震惊中外,千年学府岳麓书院,传承久远。长沙是风光瑰丽的山水洲城,城内岳麓山巍然屹立,湘江水奔流不息,橘子州浮碧江心,山、水、洲、城浑然一体,使长沙充满了隽永的灵气和独特的魅力。城外有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灰汤温泉国际旅游度区等旅游胜地。长沙市举办的全国和国际性会展活动较多,加强了与各地、各界的广泛交流与合作,提升了长沙市的会展整体形象和城市知名度。长沙是一座蓬勃发展的会展新城,被高票评选为2005年新锐会展城市,并朝着最佳会展旅游城市迈进。

(二)会展旅游发展对策

1.的宏观指导。会展业在中国还是一项新兴的产业,而会展旅游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各级的大力扶持和积极引导。应主要在产业规划、行业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整体宣传等方面发挥宏观调控和行业指导作用。

会展活动不仅应体现在当时的轰动效应,更应考虑到长远效应,考虑到参加者对会展活动的整体印象,对各种服务的回味和展会品牌的树立。在产业规划、整合行业优势、城市整体宣传方面应该担负起重要的协调与促进作用,使会展部门应主动和旅游部门协作,开展联合促销,将展会、节庆、体育赛事与城市及周边的旅游和旅游接待设施结合起来;或者将会展业纳入旅游部门统一管理、统一促销或联合管理、联合促销,或单独设置一个专门的会展营销与协调机构,这一机构必须与本城市及省内的主要的关联企业具有广泛联系,与全国和世界各地的重点关联企业有一定程度的联系,发挥起协调和沟通作用。专门负责会展节事和设施的销售。2003年7月,长沙在全国率先成立的属于市直接管辖的会展工作管理办公室对会展行业发挥了重要的管理、规划、协调和服务作用,但是会展旅游的规模化及专业化需要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来协调二者的关系。正如评选中国最佳商务会展旅游城市中,城市会展销售工作的组织情况包括旅游局与饭店、会展设施及其他旅游设施经营者之间的协调,是否成立专门的会展局进行合作推销占30%的评分分值,这不仅是发展会展旅游的必要因素,同时也是会展旅游长远发展的重要条件。

统一规划场馆建设与周边饭店的建设。在会展活动顺利展开过程中,具有合理布局的饭店服务设施是必不可少的因素。近年来,长沙市城市基础设施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交通设施发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较好地满足了会展业发展的要求。全市三星级以上宾馆有近100家,拥有标准床位近8万个。旅馆业和餐饮业总体上能满足举办各种类型会展项目的需要。但各展馆周边宾旅馆数量偏少,布局不合理,是会展主办方考察展馆时意见最大的一个方面。如国际会展中心只有五星级的高档服务酒店,中档酒店缺少,长沙红星国际会展中心地处城市南郊,周围很少有服务完善的酒店。湖南省展览馆、长沙市国际会展中心整体布局相对较好。在城市规划和设计时应同时考虑会展和旅游的关联性及统一性,实现合理布局、整体规划。

2.城市的整体旅游实力。城市旅游产品多样化。会展城市起码应具有一般旅游城市的吸引力。在会展时间以外,城市应考虑提供可以观光的多样的旅游项目和可以使用的完善的休闲设施。参加会展的客人在闲暇时,同样喜欢进行其他的旅游活动,如购物、观光、休闲、活动等。而与会代表会常常偕同家人一同前往,在逗留期间从事常见各种旅游活动。如果旅游节庆、都市观光和休闲购物等能有效地穿插在会展活动中,从而为当地经济带来更大的综合效益。目前,长沙市可以提供的主要旅游项目有人文景观如马王堆汉墓、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天心阁旅游走廊、贾谊故居等及自然景观如橘子洲及其它江心洲屿、滨江城市风光。如果旅游产品本身不足,缺少吸引力,它限制了旅游业与会展业的联动效应充分发挥。因此,如何增加城市旅游吸引力,使城市旅游整体提升,旅游产品的多样化,将是旅游行业应认真思考的如何发展会展旅游的重要问题。

除了会展企业继续开展大型展会以吸引观众外,旅游部门可考虑将具有本城市特色的现代化场馆作为都市观光的一个重要目的地,以提高场馆的利用率。长沙红星国际会展中心是中国现代农业博览交易中心的一个标志性建筑、国际会展中心也可以成为长沙都市观光的重要目的地。

城市旅游形象的宣传。科技是为传统的会展业和新兴的会展旅游业提供了一个可资利用的技术工具。因此,我们必须关注科技动态及会展业的发展趋势,寻找网络技术与传统会展业和现代会展旅游业的结合点,更加突出服务的必要性与快捷性,变网络技术的挑战为我们市场开拓的机遇,使双方相互补充,共同推进会展旅游业的健康发展。由长沙市会展办和长沙市会展协会主办的长沙会展网,其中包括长沙概况、会展业基本情况、会展资讯、会展预告、会展管理、会展服务各个栏目,其中会展服务中还具体提供会展法规、会展场馆以及餐饮、购物、饭店、场所、交通与旅游指南等详细信息。可以说,长沙会展网是一个服务项目较完善的网站,同时也起到了一定的会展、旅游双效应的宣传作用,但是经过仔细分析,网站中为旅游服务的购物、场所、旅游指南中的介绍仍有需改进之处。

购物场所局限于一般的消费超市和百货大楼,而忽略了旅游定点商店,旅游纪念品上应着重介绍本地特色的产品如极具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的中国红瓷器、湘绣及菊花石。而仅仅停留在歌厅文化,其他休闲设施介绍太少,范围太小。考虑到会展旅游的综合效益中,网站对购、娱的因素介绍不够全面,缺少湖湘文化的特色。旅游的介绍较详尽,但缺少实用线路设计和景点内容介绍。我们应该很好地利用网络优势作好宣传和引导工作,同时利用发达的业的媒体宣传作用,在大型会展尤其是国家级会展和国际会展期间制作相应的专题旅游宣传片,带动旅游全面开花,树立会展旅游城市形象,使会展拉动经济的即时效应与长期效应完美结合。

3.旅游企业的积极作为。会展旅游的深度发展客观要求会展业与旅游业之间呈良好的对接关系状态,在会展期间旅游企业为参展人员提供食、住、行、游、购、娱等一系列专业服务,在丰富了会展活动之余,旅游企业也获得了客观的收入及稳定的客源。旅游业的整体形象和势力得到了提升,旅游行业可以得到全面、持续地发展。这样良好的发展势头反过来会促进会展企业招徕业务,从而形成会展与旅游发展的良性互动循环。我们所提倡的会展旅游,不是让旅游企业去举办各种会议和展览,而是让旅游企业发挥行业功能优势,为会展的举行提供相应的。因此, 旅游企业应积极为参展商、与会者和观众提供“食、住、行、游、购、娱”等一系列服务,并因时因事,根据展会的特征调整服务内容,针对会展的主题、营销、服务接待进行可行性分析,选择企业所能参与的部分;尽量将丰富多彩的旅游节庆活动与大型会议或展览结合起来。

如在长沙举行的各种大型会议或展览上,长沙市各旅游饭店及各旅行社利用完善的服务网络,设立各种服务专柜或专业部门,尽量为参展商、与会者及观众提供从交通、通讯、票务到购物的全方位服务。并且,旅游企业不要仅停留在机票、订房的差价上,而是应使自己的服务融入到整个会展活动中去,甚至细微到参展商的临时需求。旅游饭店应该利用会展的有利时机为获得稳定的客源提供优质服务,获得综合效益。同时,旅行社可以针对会展主题提供旅游线路设计及相关服务,在会展之余为与会者提供参观游览、购物等活动设计与服务,为他们介绍当地风景名胜与民俗风情等咨询与介绍。在长沙会展旅游的过程中,旅行社可以为与会者设计比较有代表性的同时考虑到场馆分布的旅游线路,如有以湖南省展览馆为基点楚湘文化大观游线路,即马王堆、简牍博物馆、天心阁、清水塘旅游文化步行街、第一师范、贾谊故居、岳麓书院、岳麓山、雷锋纪念馆、铜官窑,以国际会展中心为基点的现代城市风光游线路即金鹰文化城、世界之窗、湘江风光带、橘子洲;并整合周边县市旅游又兼具湖湘特色的线路,如浏阳河、浏阳烟花、大围山的名山名水风情游;长沙、曾国藩墓、韶山、花明楼、灰汤的名泉名人故里游;长沙、屈子祠、岳阳的楚湘文化游线路。

4.主题会展活动与主题旅游的融合。会展旅游还应选择具有特色的主题,通过旅游的强大吸引力来为会展提供更多的专业观展者和潜在顾客,同样会展也可通过举办强势品牌的展会为举办城市带来更多的旅游者。选择与城市旅游及特色相关联的主题会展将使会展和旅游凭借各自的优势互动发展。众所周知,云南昆明世界博览会对其城市旅游、会展旅游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研究表明1999年世界博览会提升了昆明旅游在全省和全国的地位,推进了昆明旅游目的地品牌化进程,是中国会展旅游发展史上的大之一。

借鉴昆明的成功经验,长沙市发展会展旅游应努力从会展活动中的大型会展如金鹰电视艺术节、浏阳国际烟花节、全国糖酒交易会、省农博会着手,尝试将主题会展活动与主题旅游结合,挖掘市场的深度。如金鹰电视艺术节与旅游产品、建立艺术中心、展示中国**电视艺术文化结合,浏阳国际烟花节旅游与本地的旅游结合,开发生态旅游,在全国糖酒交易会、省农博会、茶文化节会展期间强调湖湘特色的旅游(如星沙的百里茶廊、长沙的白沙古井、宁乡的旅游),与休闲旅游、乡村旅游联姻,使传统的酒文化、茶文化与长沙周边的旅游特色整合。如长沙的烈士公园,是全国十大公园之一。烈士公园每年的游客近400万人次,每年成功举办灯展和车展,每次观展人数达三十余万人次。目前,长沙在尝试以“生态、文化、科技、现代园林”的烈士公园为阵地,斥资1.5亿元在二年内打造“国际生态会展”,让旅游者欣赏烈士公园的美景同时,还可以感受长沙国际生态会展的魅力。这样的思路将会展和旅游完全融合,从而将大大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

旅游业具有聚集人气、繁荣市场、拉动消费、促进招商的强劲推动力,因而是长沙市经济发展战略中的关键环节。旅游业在长沙市第三产业中的比重与其他著名旅游城市相比有较大差距。因此,着力整合长沙市旅游,加快旅游产业开发建设,培育发展旅游新市场—会展旅游,构建内外对接的旅游网络,打造湖湘文化底蕴厚重和长沙特色鲜明的整体品牌,是为长沙经济注入新的活力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陆大道.区位论及区域研究方法[M].科学出版社,1991

2.王春雷.中国会展旅游发展的优化模式[J].旅游学刊,2002(2)

3.卞显红,黄震方.关于发展会展旅游的初步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01,15(4)

4.马艳辉.会展旅游:经济迅速腾飞的“丝绸之路”[J].现代企业,2000(12)

5.林越英.对中国发展会展旅游的若干问题的探讨[J].旅游学刊,2002,17(4)

仅供参考,请自借鉴

希望对您有帮助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路径研究论文

从事休闲体育研究、体育旅游、休闲体育产品策划与设计工作。

通过学习,将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掌握休闲体育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指导休闲体育、大众健身、体育旅游、体育赛事相关的运动技术和技能;

3、具有从事休闲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及教学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4、了解国内外休闲体育的前沿状况和发展动态;

5、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外语能力和良好的科学研究工作能力。

扩展资料:

休闲体育专科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身体素质,掌握休闲体育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一定的休闲体育运动技能、休闲俱乐部管理和经营、休闲活动与竞赛的组织策划、项目推广能力,从事休闲体育项目技能指导、休闲业的基层管理和活动赛事策划推广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百度百科-休闲体育

百度百科-休闲体育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路径研究论文

  1校园体育文化内涵

 随着高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及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高校体育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我国学术界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五方面:第一,体育课程、运动项目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研究,这些研究在体育课程与运动项目对校园体育文化的促进作用方面作了积极探索。第二,和谐校园建设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研究,这些研究对校园体育文化在构建和谐校园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第三,校园体育文化与人才培养研究,人才培养作为高等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校园体育文化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做出了积极研究,研究方面的成果比较丰富。第四,校园体育文化的现状调查,发现了影响校园体育文化在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制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因素,提出了对策。首次提出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四因素说”,增加“校园体育行为文化”,指出行为文化是指人们本能地内部或外部的某种刺激的活动和自觉地为了某种需要而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行为文化作为体育文化有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应该加入进来。因此,本研究主要是从校园体育物质文化、校园体育精神文化、校园体育制度文化和校园体育行为文化四个层面来探索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研究。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新建本科院校常熟理工学院校园体育文化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期刊网对高校体育文化建设、高校体育文化、校园文化,校园体育文化等关键词进行查询,利用常熟理工学院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资料,获取大量有用的文献资料,并登陆有关高校体育网站收集资料,为融合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2.2.2问卷调查法

 主要用问卷调查法进行,在常熟理工学院进行问卷发放与回收,对常熟理工学院学生发放400份问卷,回收385份,教师问卷10份,回收10份。通过问卷调查法等方法,了解目前常熟理工学院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过程中所具有的优势及存在的不足之处,为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提供现实依据。

 2.2.3数理与逻辑分析法

 对调查获得数据运用Excel2003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对资料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运用逻辑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类、归纳、分析,并对相关理论进行逻辑分析。

  3常熟理工学院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分析

 3.1校园体育物质文化现状分析

 3.1.1体育场地现状分析

 体育场地是学校体育教学及活动开展的最基本保障,也是校园体育文化开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由表一可知,室外场地生均占有面积2.129m2,室内场地生均占有面积0.275m2,学校所有体育场地的生均占有面积2.404m2,根教育部相关规定,高校体育场地生均面积大于3m2来看,生均体育场地占有差距达到19.9%,基本能满足学校开展体育教学与活动的需要,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上课或课外活动场地过于拥挤等现象,不利于教学训练及其它体育课外活动的开展。从《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配备目录》中对于常熟理工学院这样一所学校的规模(大于10000人),对高等学校室内外场地的要求有:室外场地大于4.7m2,室内场地大于0.3m2。从相关数据分析得出,室外场地差距高达54.7%,而室内场地差距要小得多只有8.3%,所以也导致了在室外项目的运动场地上常常出现拥挤不堪,而室内项目的运动场馆也基本达到饱和的状态。学校应该增加和改善体育场地面积,这对体育教学及活动的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1.2学校体育工作经费现状

 教育部《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中明确指出将“学校体育工作经费纳入到学校经费预算中来,并与学校教育事业经费同步增长。”根据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体育经费占年度校教育经费比例的最低限为1%,以常熟理工学院2012年为例,以最低限的1%计算,则学校体育经费应该达到四百多万元,而实际中学校体育经费投入只占到学校教育经费的0.2%左右,不足80万元。尽管自2004年以来,学校加大了对体育经费投入的力度,学校体育经费规模呈现出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从相对数量和生均数来看,体育经费的投入却呈下降趋势。

 3.1.3学校体育场馆设施

 由表2中可知,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是比较齐全的,在标志性体育建筑方面,在东湖校区有一座可容纳3500多人的综合性体育馆,在学校举办大型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常熟理工学院有东湖、东南二个校区,导致在的配置上出现不平衡,但基本上能满足不同体育项目教学训练与活动的要求,从学校体育项目的开展情况统计来看,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的配置又不尽合理,以2014-2015年第一学期为例,全校体育课上课人数达到8372人,由图1可知,乒乓球和篮球二个项目选项目人数均占很高的比例,分别达到19%和17%,而常熟理工学院的乒乓球台为73张,平均达到20.7人共用一张于乒乓球球台,篮球为33片,平均达到43.3人一片篮球场地,其中由于羽毛球项目选课人数多,平均达到43.2人共用一块羽毛球场,而像健美操类、舞蹈类、武术类课程的场馆人均使用面积只有0.6米。体育管理部门在教学上应该优化课程项目设置,合理规划好教学场地的使用,积极争取学校在体育场馆设施的投入,保证学校基本的教学与训练、体育课外活动的需要。

 3.2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现状分析

 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包括体育文化核心价值观念、体育标识、体育道德、体育精神等。体育精神文化对体育实践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而常熟理工学院在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建设上是相对薄弱的环节。首先在体育标识上,只有一坐标志性的体育建筑———综合性体育馆,在体育运动场的建设上没有自己的特色和设计功能上的不完善;其次是没有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体育文化的价值观念,只是在体育竞赛活动中提出一些口号,如“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发扬体育精神、展示青春风”、“奋力拼搏、赛出水平,赛出风格”等,口号还不能达到形成核心体育文化价值观念的作用;在体育道德的建设方面,能够做到公平开展竞赛活动、没有出现有违反体育道德等行为。在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建设中,公平竞争精神和团队精神、人本主义精神得到较好的体现,主要表现在公平竞争、团结协作、健康快乐实质内容上。

 3.3校园体育制度文化现状分析

 3.3.1组织领导

 在学校层面,常熟理工学院的学校体育工作得到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有专门的分管副校长来指导学校体育的相关工作,全校师生体育活动的管理组织方面,由常熟理工学院体育运动委员会,在校党委、校行政领导下开展工作。在体育工作层面,是由学校独立的二级教学单位体育部来具体开展相关的工作,是学校体育工作的职能部门,体育部工作组织开展下设一个办公室(综合办)、一个研究所(体育与健康促进研究所)、两个管理中心(课程教学管理中心、群体竞赛管理中心)。另外还设立体育部党政工作委员会、教学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教学督导组等工作机构。每年制定体育工作、有体育工作总结、召开相关体育工作会议落实体育相关制度的执行状况,完善的组织领导机构,充分保障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制度建设。

 3.3.2校园体育制度现状分析

 从学校体育工作实际来看,主要包括体育教学、体育竞赛与训练、课外体育锻炼、体育场馆管理工作、体育师资的建设与发展等几个方面。通过调查得知,常熟理工学院相应的体育制度有24份。有相应的管理办法,在工作中就会形成相应的工作流程,达到理清工作思路的效果,但是从成文的体育制度中发现,在体育教学的制度中基本上涵盖了体育教学的各个方面,但在体育课堂常规及体育教学的管理实施办法等未见涉及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作为学校体育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在制度的制定时应该是比较关注的,但查阅了现有的制度中没有发些一份关于体质健康标准相关的制度内容。其它几个制度内容相应来说是较完善的,但是课外体育锻炼中,如体育健身管理、体育文明规范、体育社团等制度内容也是缺乏的。在体育竞赛与训练的制度内容中如运动员守则、公平竞赛等内容也是需要增加的.。在师资队伍管理中增加体育教师工作守则、教师奖罚制度等内容。从常熟理工学院校园体育制度现状来看,总量基本上能满足教学与课外活动、竞赛训练的需要,但是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方面的制度应该得到加强,完善的制度建设是保证学校体育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前提,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制度建设。

 3.4校园体育行为文化现状分析

 体育行为即指人们有意识地用体育的方法、手段,实现体育目的的活动,是体育兴趣的重要表现方式。校园体育行为文化是校园体育文化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之一,具体来说,校园体育行为文化内容主要包括:学生体质达标、体育课出勤率、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开展阳光体育情况、身心健康状态等一些方面。根据2013年常熟理工学院学生体质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得知,在体质达标率上只有86%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其中在力量及耐力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在体育课的学生出勤率方面比较好,达到.8%,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体育课比较受学生的欢迎。通过调查发现,在参加体育课外活动方面,在项目的选择上,以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及跑步为主,据分析,篮球项目由于校园篮球活动开展得较多,影响力大,导致选择篮球项目的人较多,在乒乓球及羽毛球的项目选择上,由于乒乓球及羽毛球项目均为室内项目,不受天气条件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在跑步项目的选择上,由于跑步是最简单易行的身体锻炼方式,无场地、服装、器械等条件的限制,可以自己掌控跑步时的速度及距离,在大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项目选择上基本以传统的球类或简单易行的跑步等项目为主。

  4常熟理工学院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路径

 如何根据现有的条件,来积极创建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路径,给学校及体育管理部门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具体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进行:

 4.1完善学校体育规章制度、学校在政策和经费上给予充分保障,提供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

 通过学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学校的体育制度建设有了一定程度的丰富,但任何事物的发展、提高和完善都需要一个过程,制度建设也不例外,尤其是制度建设和运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崭新课题,不可能一步到位,一蹴而就,为此应该根据具体情况,从学校体育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学校群体竞赛管理规章制度、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管理规章制度、学校体育场馆管理规章制度、学校体育工作实际操作层面等几个大的方面来制定相应的制度,来进一步完善和制定更加合理的学校体育管理制度。校园体育文化的开展,学校在政策上的支持起决定性作用,通过积极探索转变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理念,改革创新课内外体育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发挥学校体育多方面育人功能,让学校体育工作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取各种措施让学校在政策上给予学校体育工作更多的倾斜。在经费的保障方面,首先在教育经费总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加大对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力度,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对教育经费的投入,从而使学校体育经费得到相应的提高;其次,积极拓展其它筹资渠道,学校体育的管理职能部门应该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专业人才及场馆上的优势,积极开展对内、对外的服务工作,如利用体育场馆,在学校体育工作之余,开展各类体育培训、企事业单位的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策划服务工作、体育场馆的租赁承包等,进而进行一定的自盈创收能力,从而增加学校体育经费收入。

 4.2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竞赛活动、打造校园体育文化亮点

 常熟理工学院的校园体育文化在现有的传播体育文化的方式上,主要是竞赛活动的组织,来达到宣扬校园体育文化,主要有两种方式:(1)通过学校体育运动会、单项协会比赛等方式进行传播,但这种体育传播方式由于运动项目固定且单一、竞技性较强,而且还有参与人数的限制,导致参与人数的不足,改革传统的校运会模式,将其变为多种多样的体育节形式,从而真正起到传播体育文化的作用。(2)通过体育文化节、冬季三项比赛等方式进行传播,虽然这种方式在项目设置上都比赛贴近于学生的实际,受到学生的好评,但由于比赛每年各举办一次,导致学生对比赛缺乏认同感。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组织是建设好校园体育文化的有利路径,依托常熟理工学院学生体育与健康俱乐部,它是学生体育竞赛与课外俱乐部活动、体育锻炼最直接的参与实施者,它是涉及人数最多的校园学生体育活动平台,在现有单项协会的基础之上,发展更多的体育(俱乐部)社团及会员人数。改革竞赛与活动体系,加强体育教师对体育俱乐部活动的指导,在竞赛中,改革创新学生竞赛活动体系,完善学生体育竞赛活动的工作流程与活动。在竞赛的次数上,做到周周有体育活动开展、月月有体育比赛举办。在竞赛的内容与形式上,从以“锦标主义”到以“重在参与”为指导思想,开展更多学生喜爱、难度低、利于操作的项目,如开展校园体育达人榜、校园体育吉尼斯,开展更多学校体育竞赛之外的竞赛或体育趣味活动,培养学生当中的体育明星。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竞赛活动、来打造校园体育文化亮点,最终做到喜、知晓体育、参与体育。

 4.3打造学校特色体育项目、塑造校园体育文化品牌

 学校根据现有的重点,突出发展体育舞蹈、跆拳道、龙舟等校特色体育项目,打造高质量、高影响力的高水平体育运动队,塑造学校体育文化品牌,以体育项目品牌为突破口,进而达到学校师生的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认同,通过品牌体育项目所没有具有的特色体育项目文化,如体育精神、体育口号、体育标志性人物,形成校园体育文化品牌的核心理念。

 4.3.1将品牌项目列入体育课程教学中

 如何让校园体育文化融入到学生当中去,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参与到某一体育运动项目,把品牌项目融入到体育课程项目中间来,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改革实践来看,学生对特色体育项目的选课人数呈上升趋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育参与是获得校园体育文化价值认同的首要前提。通过优秀的体育文化品牌在体育课堂中的示范作用,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进而养成良好的体育课外锻炼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

 4.3.2让品牌项目建设成为学校对外体育文化交流的窗口

 学校高水平体育运动队在每年会有多次的参加全国、省市级、区域性比赛任务,高水平体育运动队作为校园体育文化的一个载体,成为对外展示校园特色的体育文化价值理念、体育观念、体育价值取向、体育道德观、体育运动精神等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的最直观的体现。近年来,常熟理工学院对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和体育制度文化建设有了进一步完善,良好的条件下,让别人主动来校交流学习,以2014年为例,学校承办了苏州市(常熟赛区)的体育舞蹈比赛,承办了江苏省十八届体育运动会高校部龙舟比赛,该项赛事有江苏省近二十所兄弟院校参加,得到了省教育厅领导的大加赞赏,学校以龙舟品牌项目为依托,吸引了包括苏州大学、苏州工业职业学院等兄弟高校的龙舟项目的考查交流。通过对外体育比赛与交流活动,不仅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宣扬了常熟理工学院校园体育文化特色,还提高了师生的对外交往能力,而且还吸收和借鉴了兄弟高校的校园体育文化特色,在建设自身校园体育文化方面有了对比和参考。

 4.3.3品牌项目成果展示

 学校创建特色体育品牌项目以来,学校体育舞蹈队共7次蝉联江苏省体育舞蹈比赛团体冠军、获得若干团体项目及单项的一、二、三等奖及优秀组织奖。学校跆拳道队代表学校参加了全国、省级比赛十余次,获得冠军11次、亚军1次、季军2次、第四名1次、第五名3次的优异成绩。学校龙舟队多次代表学校、江苏省参加世界大学生龙舟赛、全国龙舟赛、江苏省运动会、区域性龙舟比赛、江苏省大学生龙舟赛及各种社会性龙舟邀请赛,获得世界大学生锦标赛的亚军、江苏省大学生龙舟锦标赛冠军、江苏省运动会龙舟比赛季军、世界华人龙舟赛第五名等优异成绩。

 4.4优化校园体育文化传播平台

 大学生体育文化需求的信息获取路径是影响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在常熟理工学院的学生中获取校园体育文化知识主要是通过校园网、宣传海报(公告栏)、校报等方式,在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此等传统的传播形式已经不能及时地宣传校园体育文化,所以在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中,传播平台的优化显得尤为重要,利用学校建设信息化校园之际,积极推进校园体育文化传播平台的建设。首先建设好学校体育部网站,体育部作为学校体育职能部门,是学校体育信息发布的权威部门,网站应及时发布和及时更新学校相关的体育通知公告、体育资讯,建立体育信息查询(如体育成绩查询、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查询、俱乐部课外体育锻炼查询等)、师生互动板块,加强学生对校园体育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其次发挥新媒体在校园体育文传播中的积极作用,现如今学生的手机、电脑的覆盖基本上达到百分之百,利用QQ群、微信朋友圈、博客等传播平台,通过“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方式,来实现校园体育文化信息传播量的几何增涨,所以必须善于运用新媒体传播环境,营造更加积极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真正满足大学生的校园体育文化需求。

  5结论

 根据常熟理工学院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现状,提出了学校在物质基础保障方面、打造校园体育文化亮点方面、塑造校园体育文化品牌方面、优化校园体育文化传播平台方面等建设路径方面进行了积极的研究与探索,进而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