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战国的四大名将,他们的成名之战是哪一战呢?

2.垓下之战为什么被称为东方滑铁卢

3.高欢击尔朱氏之战的故事是怎样的?

4.“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历史典故出自于古代安徽什么战役?

5.中国战争历史顺序是什么?

6.若有战,召必回全句是什么?

国足生死之战荣誉之战是什么_中国足球生死之战,荣誉之战

德比(英语为Derby Game[英]或 Rivalry [美])是体育术语,在欧洲多指足球队之间的比赛,而在亚洲和北美洲则也可以是篮球队、橄榄球队、冰球队和棒球队等集体项目的比赛。

根据不同的情况,德比的定义和使用范围也不同。

第一种定义指的是两支位于同一地区的球队之间进行的对抗。

第二种定义指两支实力和历史荣誉差不多的球队之间的比赛。

第三种情况是一个国家里最强的两支球队之间的对抗,即国家德比。

第四种情况是两支球队因为某些历史或其他因素而产生了恩怨之后进行的拉锯战式对抗。

扩展资料

德比一词可能源于每年在忏悔节(Shrove Tuesday)及大斋首日(Ash Wednesday)在英格兰中部德贝代尔(Derbyshire Dales)的阿什本(Ashbourne)举行的足球比赛,始于12世纪。

比赛分两日由下午2时至10时举行,全镇分为两队,队员以出生于流经全镇的汉莫尔河(Henmore Brook)南北划分,一队名为“上游队”(Up'Ards)而另一队是“下游队”(Down'Ards),龙门相距三英里,球赛在全镇内进行,是当地著名的节日项目。

战国的四大名将,他们的成名之战是哪一战呢?

第五场。

NBA总决赛进行到第5场天王山之战的争夺,首节比赛太阳率先进入状态,凭借出色的手感进攻端凭凭得手,首节结束太阳37:21取得16分的巨大领先优势。最终凭借字母哥、米德尔顿、霍勒迪三大支柱的集体发威,最终雄鹿队以123:119险胜太阳队。

英雄联盟中的天王山之战指在全球总决赛的是在五局三胜的赛制下,两方对战的队伍1比1平要开始争夺第三局的赛点局的时候就叫做天王山之战。或者是形容某一句比赛比较重要的时候的一种叫法。

垓下之战为什么被称为东方滑铁卢

这是《千字文》中对战国时期的四位名将的评价,他们是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四位。这四位战国名将有一个共同特点,全部是从最底层的士兵做起,最后成为一代名将。

白起成名战?伊阙之战。

白起让人熟知的是长平之战大败赵军,坑杀40万降卒,并且一生作战没有败绩。须知每一个将军不是一步登天的,秦王选择白起为长平之战的主将主要是白起自己积累的卓越战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白起剧照)

白起的成名之战是发生于公元前293年的伊阙之战。公元前296年,韩襄王和魏襄王在这一年同时去世,秦昭王觉着是一个机会,趁机攻打韩国占领地盘。公元前294年白起作为左庶长攻占了韩国的新城(洛阳东南的伊川县附近),主将向寿攻占了武始(河北武安)。

韩军与秦军对峙于伊阙,并向魏国求援共同打击秦国的军队,新城距离魏国国都大梁太近了,形成了战略威慑。魏国派出了援军与韩军合兵一处,此时势力微弱的东周也派出了少量军队助战,参战军队达到了24万,比秦军的部队多一倍多。这时与魏韩联军对峙的秦军主将是向寿,双方对峙了一年多没有多大进展,秦国的丞相魏冉升了白起的爵位,让他成为了秦军主将。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白起到任后首先整合自己的部队,了解敌人的排兵布阵,搜集对方的军事情报,两者结合做出自己的判断以及攻击的方案。韩魏联军以韩军在前,魏军在侧后,这是魏军主将公孙喜(又名犀武)和韩国主将暴鸢争斗的结果,双方都不愿意首先对阵秦军,韩国作战能力弱,但是装备先进,擅长远距离进攻,被安排在前对阵秦军;魏军作战能力强,兵力多在侧后随时准备援助韩军。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白起决定突袭强大的魏军,而较为弱的韩军放在次要位置。他命令与韩军对阵的少数秦军,大张旗鼓,制造出一番先与韩军对决的架势,韩军立马组织军队迎战。这时的魏军将领和士兵也注意着战场,一看攻击韩军,立马松懈了下来,不着急了。他们等待秦军和韩军厮杀到一定程度再动手不迟,军事部署也没有准备好。突然迂回到魏军后方的秦军主力全力攻击魏军背后,魏军来不及组织作战队形就被秦军击垮,全军溃败,韩军也不知道秦军到底来了多少人马,也跟着溃败。白起最拿手的追击战开始了,联军没了统一指挥,都纷纷逃命,24万人马被白起全歼,魏军主将公孙喜被擒获,韩军主将暴鸢只身逃走了。白起因为这一战,以少胜多,一战成名。

王翦成名战?阙与之战。

山西阙与(山西和顺)这个地方成就了两位名将,第一个是赵国的赵奢,另外一个就是秦国的王翦了。

公元前269年,秦军围困阙与,赵奢奉命解围,出奇制胜,长途奔袭,攻其不备,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大败优势军力的秦军,成功解围,秦军畏惧多年不敢进攻阙与,成就了赵奢的威名。(王翦剧照)

公元前236年,这已经是阙与之战33年之后了,王翦率领军队进攻秦军的伤心之地阙与。王翦带领军队只有18天,他将军队中不满百担的中下级校尉军官都放假回家了。这是为啥呢?我们知道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这些下层军官应该大都是没有多少军功的贵族子弟担任的,没有多少军功,来军队中只是为了获取爵位,作战能力那就非常一般了,同时也压榨了下层士兵的军功,这些人可以在士兵哪里获取一定的军功从而得到晋升。从这一点来看,王翦直接鼓舞士兵作战的士气,告诉他们再打仗的军功都是自己的了,留下的下级军官都是能征惯战之人,队伍精练了,士气高涨了。

这一战,秦军势如破竹,攻下了秦军的伤心之地阙与,并将周边的九座城攻打了下来。王翦因为这一战一血秦军惨败的耻辱,扬名诸侯。

廉颇成名战?阳晋之战。

廉颇开始时主要守卫赵国的西线,与齐国对抗,并没有与秦军对垒。齐军和赵军在双方交界的地方有很多争夺的城池。当时齐国是东方六国中最强大的国家,其他各国都不是对手,赵国被齐国攻击丢失了昔阳(晋中昔阳)、阳晋(山西太原)、灵丘(山西大同灵丘)、高唐(山东高唐)、河间(河北沧州附近)等地方。燕国和赵国的相国乐毅联合五国(除了楚国)进攻齐国,此时齐国主力20万军队正在宋国的地盘上,他刚刚兼并宋国。(廉颇剧照)

赵军跟随五国联军在公元前284年大破齐军,然后赵军分兵两处,一支继续跟随联军,另外一支由廉颇率领。公元前283年,廉颇率军一路北上,将丢失的昔阳、阳晋、灵丘、高唐、河间等地全部收复(现在山西中北部、河北南部、山东西北部等地),使赵国恢复了往日的辉煌,取代齐国成为东方六国之首。廉颇的威名也从此盛传于诸侯。

李牧成名战?大破匈奴。

李牧和白起一样,征战一生没有战败国,却死于秦国的反间计,被自己人杀了。

李牧一直以来都在赵国的北部边疆雁门作战成长,做到了镇守边疆的大将,应该是把守雁门边疆的军政一把手,军队和当地的财政赋税都归他管理。

李牧擅长谋略,爱护下级士兵,每过几天就宰牛杀羊犒劳边关将士,士兵们也都拥护他。不过李牧有一条非常严格的规定,坚决不和匈奴军队作战,派遣骑兵斥候打探匈奴的情况,匈奴军队进犯,立马让士兵和放牧的牛羊进入堡垒。几年下来,边关都没有啥损失,匈奴也抢不了啥东西!自己的士兵和匈奴的将领们都认为李牧是个软蛋,不敢打仗。(李牧剧照)

流言到赵王这儿,赵王要求李牧出战,李牧坚决不肯。赵王让李牧回到都城,免了他的职务,让别人代替他镇守。代替着来了以后一反常态,出击匈奴,结果每战必败,边关也损失了不少财物。赵王这才明白李牧的做法是正确的,并起用了他,他也提了自己的条件,就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并且要完全信任他。

高欢击尔朱氏之战的故事是怎样的?

西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的垓下之战,因其规模空前,影响深远,被列为世界古代著名的七大战役之一,有“东方滑铁卢”之称。

公元前202年7月至12月,汉王刘邦与西楚霸王项羽在垓下进行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大决战,由此开创了汉王朝427年的基业。垓下之战,是楚汉相争中的决定性的战役,它结束了秦末混战的局面,使战乱频仍的中国重归一统;它又是汉王朝的奠基之役,汉王朝繁荣强盛的起点;也留下了“四面楚歌”、“十面埋伏”、“霸王别姬”等千古绝唱。

垓下之战与滑铁卢战役比较:

首先是基本情况:

垓下之战:

参战双方及兵力:汉联军约五十余万;楚军十余万。

伤亡情况:汉军约伤亡数万,斩首楚军八万。

结果:汉军胜利,项羽自杀。

滑铁卢战役:

参战双方及兵力:第七次反法同盟(英军67000人,普军60000人);法国73000人。

伤亡情况:盟军2.2万,法军死伤俘3.3万。

结果:法军惨败,拿破仑以退位结束了其政治生涯。

其次是战争的特点:

垓下之战与滑铁卢战役有以下几大共同特点:

一,都是英雄之战。垓下之战的项羽和滑铁卢战役中的拿破仑·波拿巴都是令人称颂的英雄。威灵顿评价:“在过去的时代,在现在的时代,在任何时代,最伟大的将军都是——拿破仑。”而项羽,乃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之一,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二,都是以战线短、时间短、影响大、结局意外而著称。所谓结局意外是指两场战争皆是一流的战争,而得胜的却是二流的将军。

三,失败者的相似。拿破仑多次击败保王党的反扑和反法同盟的入侵,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他颁布的《民法典》更是成为了后世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蓝本。他执政期间多次对外扩张,形成了庞大的帝国体系,创造了一系列军事奇迹。项羽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二人都是卓越的军事家。而他们的失败,也多多少少是因为“轻敌之心”。

“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历史典故出自于古代安徽什么战役?

韩陵之战,发生于公元531年,是北魏晋州刺史高欢举兵反对控制北魏朝政的尔朱氏的战争。两军在邺城附近的韩陵山为主战场发生的战役,为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争之一,结果高欢获得胜利,尔朱氏主帅尔朱兆带着人马逃回了晋阳,不久晋阳失守,自杀身亡。至此,尔朱氏势力尽被消灭。

中国战争历史顺序是什么?

是淝水之战。

1、投鞭断流

秦王苻坚企图征服南方的东晋王朝。他在全国大规模征兵,当有了80万大军时,他得意地说:“东晋很快就会被我征服了。”可是,许多大臣都认为进攻东晋的时机还不成熟。

大臣石越劝苻坚说:“虽然我们现在兵多将广,但晋军有长江天险可守,我们未必能取胜。”苻坚傲慢地笑道:“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苻坚不听劝告,进攻东晋,结果在淝水之战中被晋军彻底打败了。

2、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东晋时,前秦一直想吞并晋王朝,秦王苻坚亲自率领九十万大军,去攻打晋国。晋国派大将谢石、谢玄领八万兵马迎战。苻坚当然很傲慢,根本没把力量悬殊的晋军看在眼里。

可是,谁料到先头部队的前锋同晋军首战便被打败,苻坚慌了手脚。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线视察,他看到晋军阵容严整,士气高昂,连晋军驻扎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绰绰像是满山遍野的士兵呢!

接着,在淝水(今中国安徽瓦埠湖一带)决战,秦军被彻底击溃,损失惨重,秦王苻坚自己受伤,弟弟苻融也阵亡了。苻坚仓皇而逃,他听到风风吹树木的声音也以为是敌人追兵又到了。

扩展资料:

历史上的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

淝水之战,前秦军被歼和逃散的共有70多万。唯有鲜卑慕容垂部的3万人马尚完整无损。苻坚统一南北的希望彻底破灭。

不仅如此,北方暂时统一的局面也随之解体,再次分裂成更多的地方民族政权,鲜卑族的慕容垂和羌族的姚苌等其他贵族重新崛起,各自建立了新的国家,苻坚本人也在两年后被姚苌俘杀,前秦随之灭亡。

中国南北分立的局面继续维持。东晋乘胜北伐,收回黄河以南故土,但不久,因丞相谢安去世和前线主帅谢玄退隐而转为守势。

此战的胜利者东晋王朝虽无力恢复全中国的统治权,但却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淝水之战也成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载入军事史,对后世兵家的战争观念和决战思想产生着久远影响。

淝水之战的结果使东晋王朝的统治得到了稳定,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契机。

从长期看,淝水之战最重要的作用是使得流落到南方的汉族中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并且直接影响到了此后隋唐等统一王朝的精神实质,可以说淝水之战保住了中华文化的核心部分并使之从“五胡乱华”后得到喘息和重新崛起的机会。

百度百科——投鞭断流

百度百科——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若有战,召必回全句是什么?

1、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

英国经常称第一次英中战争或“通商战争”,是1840年至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闭关锁国后的清朝逐步落后于世界大潮,但是在外贸中,一直处于贸易顺差地位。

2、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是英国与法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侵略利益、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联手进攻清朝政府的战争。

3、1883—1885年,中法战争

是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光绪九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由于法国侵略中国和越南而引起的一次战争。第一阶段战场在越南北部;第二阶段扩大到中国东南沿海。

4、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5、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指公元1900年5月28日(清光绪二十六年),以当时的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奥匈帝国为首的八个主要国家组成的对中国的武装侵略战争。

6、1926-1928年,北伐战争

北伐战争,是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国民政府以国民革命军为主力,蒋介石为总司令于1926年至1928年间发动的统一战争。

7、1931-1945年,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日本侵华战争。

8、1946-1949年9月,

,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的领导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国共内战第二阶段。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至此,解放军完成了解放全国大陆和近海岛屿的任务,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第二次国共内战胜利,统一了中国大陆。

全句是: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

“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出自:退伍老兵宣传视频。“若有战,召必回”的意思是:如果国家发生战争,需要召回退伍军人时,退伍军人必须无条件的回到部队,这是合法的。相对而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第九章第四十七条:为了对付敌人的突然袭击,抵抗侵略,各级人民政府、各级军事机关,在平时必须做好战时兵员动员的准备工作。

评价

六个字虽短,却铿锵有力,背后是老兵们拳拳爱国心、浓浓军旅情。时至今日,这六个字不仅仅适用于军人,也适用于冲在疫情前线的医护人员。简短的回答背后,是强大的医者使命在支撑着这些白衣勇士。